九龙县

九龙县,是中国甘孜县下辖的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因辖地内9个村寨名均含“龙”字而得名,县城海拔2885米,全县总面积6770平方千米,是一个汉、藏、彝三个主体民族各占三分之一的多民族聚居县。九龙县历来是康巴藏区藏族与大凉山地区彝族同胞交流往来的重要通道,是甘孜州的东南门户,地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交汇的“金三角”地带,距州府康定市220千米。九龙县境内有215省道通过,另有营九、九江、湾西、洪西等出境公路。2024年,九龙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12561万元,位列全州县第3,较上年同比增长8.5%,位列全州第3。2024年底,全县辖9镇,7乡。九龙县人民政府驻呷尔镇

九龙县位于甘孜县东南角,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九龙县历史悠久,清代时期此地为康定南境土司属地,1914年置九龙设治局。1926年成立九龙县,1955年西康省撤销后归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农、林、牧兼营,2023年,九龙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8337亩,同比持平,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小麦、栽培二棱大麦等;畜牧业以养殖山羊、绵羊野牦牛、黄牛和猪等为主。工业有电力、采矿、农机修配、粮食加工等生产部门。

九龙县境内景点主要有鸡丑山、仙女湖猎塔湖伍须海、瓦灰山等,此外还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贡嘎翡翠”伍须海、“森林王国”瓦灰山、“洛克小道”猛董等80余处自然、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汉族客家文化、藏族哈尼族汝普米各支系文化、彝族“毕摩”文化。截至2019年6月,九龙县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城乡环境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县等殊荣,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

历史沿革

据历史记载,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向孟获借“三箭”之地,用计将南方少数民族从雅安赶到沪水(今大渡河)以西,并在康定市(今康定)铸箭盟誓,那时,九龙就有了牧民居住。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九龙县,隶属儋耳郡。因县境九龙山得名。“九龙”为黎语汉译,义为“槟榔”。县治所在县南九龙山下,即今东方市感恩镇入学村北,地处平原,毗邻昌感河海口。西汉始元五年(前82年),废儋耳郡后,九龙县隶属珠崖郡。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废珠崖郡,入朱卢县,属合浦郡。九龙县辖区约为今东方黎族自治县境。

清朝初期,才正式将九龙定县,仍由本地土司自治管理。乾隆,取消县制,归属康定市

民国十五年(1926),复置九龙县,属西康政务委员会辖。

解放后,隶属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西康省撤消,并入四川省,改属甘孜县

2000年,九龙县辖1个镇、10个乡、7个民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三市州的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6770平方公里。九龙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省道215线山重四级油路纵贯全境,扼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门户,北距康定市234km,南距成昆铁路凉山州泸沽火车站231km,距西昌飞机场280km。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离铁路和机场最近的县,处于攀西平原经济圈与康巴藏区生态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川、滇、藏”黄金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地貌

九龙县处于松潘地槽区东南缘,属滇藏歹字形构造体系。境内地势起伏,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北部山岳海拔高程在3600——5500米之间,最高达6010米;谷地一般亦在2000——3200米左右;南部小金乡萝卜丝煎饼沟与雅砻江汇合处仅1440米,高差达4570米。由于河流切割深度大,山势陡峭,坡度多在30°—60°之间,主要河流支流下游大部为悬崖峭壁。全县大体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两大地貌区,境内主要山脉为大雪山山脉,山岭均为大雪山支脉,高山占总面积的65%,海拔4000—5000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极高山在北部,占总面积的34%,海拔5000米以上,终年冰雪覆盖。全境按东北部、中部、西部分为三个次级山系。其主山脊是大渡河和雅砻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县境内全长59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九龙县矿藏品种和矿点多。主要有铜、铅、锌、铍、钨、金、硫、铁、大理石石棉、水晶石、花岗石汉白玉绿柱石等二十余种。尤以铜铅和锌储量多,品位高,易开采。如里伍铜矿铜金属储量为26.07万吨,平均品位2.5%,挖金沟铜矿铜金属储量2.02万吨,平均品位1.65%,锌金属储量0.95万吨;子岗坪铅锌矿矿石储量为46.6万吨,锌金属储量4.24万吨,铅金属储量1.59万吨,铜金属储量0.1万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其余各类矿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地质详查。已经在开发的有里伍铜矿和挖金沟铜矿,子岗坪铅锌矿。

植物资源

九龙是野生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有瓦灰山,洪坝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林地面积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4%;有大熊猫、小熊猫属、白唇鹿等近百种珍稀动物,珍稀鸟类几十种;有冬虫夏草、川贝母野生灵芝天麻雪莲花等360余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有赤松茸双色薄瓤牛肝菌等几十种野生菌类资源。

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主要有松茸、猬状猴头菌、牛肝菌、大脚菇、野生平菇、羊角菌等。中药材资源有虫草、灵芝、贝母、天麻、黄芪、独活天山雪莲花、木香、丹炉焰疏叶当归、当归、杜仲、蜂蜡、兰星、防风、棉芪、旱藕、三七、大黄等360余种。

现有木材蓄积量310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冷杉属云杉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南松、铁杉高山栎桦木等。在高山栎和高山栎与松树的混交林中,野生真菌品种多。从1998年9月1日起,全县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

水利资源

九龙河、踏卡河、洪坝河、湾坝河、子耳河、铁厂河等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0.24亿立方米,可利用落差9,7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52.61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74.47万千瓦,开发率达72%,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全县水资源极为丰富,县内主要河流年流量合计155.6亿立方米(除雅砻江),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157.9万千瓦。其中九龙河开发潜力较大,全长128公里,由北向南至文家坪注入山南市[lóng]江,落差2500米,最高流量200立方米/秒,理论蕴藏发电量103.9万千瓦。踏卡河自北而南,在乌拉溪偏桥流入九龙河,全长73公里,铁厂河、湾坝河、三岩龙河、洪坝河均属常年性河流,河床纵跌比降大,具有发展电力的良好前景。雅砻江自北而南流经上团、八窝龙、三岩龙三乡后,绕经木里藏族自治县复转向北从子耳、魁多、烟袋、朵洛、小金等乡流过,流长86公里。

动物资源

九龙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有大熊猫、小熊猫属、白唇鹿、水鹿红血猴熊瞎子、马熊、中华鬣羚、牛羚、金钱豹、麝、、盘羊岩羊狐属、绿尾红雉、大腓胸鹦鹉、白马鸡、长尾鸡、水獭亚科、旱等珍稀动物近百种,珍稀鸟类几十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底,全县辖9镇(呷尔镇、烟袋镇、魁多镇、雪洼龙镇、乃渠镇、汤古镇、乌拉溪镇、湾坝镇三垭镇),7乡(三岩龙乡八窝龙乡上团乡洪坝乡、小金乡、朵洛乡、子耳乡)。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孜藏族自治州调整康定市等6个县(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九龙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1)撤销俄尔彝族乡、三垭彝族乡,设立三垭镇,以原俄尔彝族乡和原三垭彝族乡所属行政区域为三垭镇的行政区域,三垭镇人民政府驻龙塘子村4组32号。

(2)撤销踏卡彝族乡、斜卡乡,设立雪洼龙镇,以原踏卡彝族乡和原斜卡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雪洼龙镇的行政区域,雪洼龙镇人民政府驻耳朵铺子村1组65号。

(3)撤销湾坝彝族乡,设立湾坝镇,以原湾坝彝族乡所属行政区域为湾坝镇的行政区域,湾坝镇人民政府驻高村4组67号。

(4)撤销汤古乡,设立汤古镇,以原汤古乡所属行政区域为汤古镇的行政区域,汤古镇人民政府驻汤古村1组63号。

(5)撤销乌拉溪乡,设立乌拉溪镇,以原乌拉溪乡所属行政区域为乌拉溪镇行政区域,乌拉溪镇人民政府驻河坝村3组1号。

(6)撤销魁多乡,设立魁多镇,以原魁多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魁多镇的行政区域,魁多镇人民政府驻里伍村1组14号。

(7)撤销乃渠镇,设立乃渠镇,以原乃渠乡所属行政区域为乃渠镇的行政区域,乃渠镇人民政府驻七日村1组26号。

2020年底,全县辖9镇(呷尔镇、烟袋镇、魁多镇、雪洼龙镇、乃渠镇、汤古镇、乌拉溪镇、湾坝镇、三垭镇),7乡(三岩龙乡八窝龙乡、上团乡、洪坝乡、小金乡、朵洛乡、子耳乡);61个村,4个社区。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0816人,其中:呷尔镇9188、汤古乡1564、斜卡乡913、三岩龙乡2629、上团乡739、八窝龙乡1341、乃渠镇2547、乌拉溪乡2871、烟袋乡4852、魁多乡5015、子耳彝族乡3123、三垭镇2399、俄尔彝族乡2110、小金彝族乡1861、朵洛彝族乡1149、踏卡彝族乡3146、湾坝镇4622、洪坝乡747。

截至2023年末,九龙县常住人口5.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5万人,乡村人口3.86万人;城镇化率28.65%。户籍人口6.38万人。其中,男性3.27万人,女性3.11万人。分城乡看,户籍城镇人口0.82万人,户籍乡村人口5.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051万人,人口出生率9.37‰;死亡人口0.0177万人,人口死亡率3.25‰;人口自然增长率6.12‰。

民族

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概况

2024年,九龙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12561万元,位列全州县第3,较上年同比增长8.5%,位列全州第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51万元,位列全州第8,增长2.7%,位列全州第2;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44万元,位列全州第3,增长11.8%,位列全州第6;第三产业增加值135866万元,位列全州第13,增长6.2%,位列全州第10。

第一产业

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316万元,粮食总产11655吨,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达到19.94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达2746吨,农牧民人平收入达到968元。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574万元。

2024年,九龙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1085亩,同比增长2.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6791亩,同比增长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4294.15亩,同比增长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油菜籽播种面积2756亩,同比增长12.5%;中草药材播种面积5433.14亩,同比增长17.9%;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5847亩,同比增长1.7%。全年粮食产量20767吨,同比增长0.7%;油菜籽产量462.19吨,增长15.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50166吨,增长1.8%。瓜果产量达12吨,同比持平。全县主要牲畜猪牛羊出栏96556头(只),同比增长1.3%。累计出栏生猪36203头,减少8.34%;年末生猪存栏31139头,增长3.50%。累计牛出栏15241头,增长0.03%;年末全县牛存栏86514头,增长6.97%。累计出栏羊45112只,增长11.2%;年末羊存栏68167只,同比增长9.06%。禽出栏51855只,减少10.84%;禽存栏64636只,减少1.72%。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5548吨,同比增长0.63%。其中,猪肉产量2788吨,减少1.83%;牛肉产量1901吨,减少0.99%;羊肉产量762吨,增长11.08%;禽肉产量73吨,减少14.12%;禽蛋产量69吨,减少2.82%。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现价)99362万元,同比增20.4%。其中,农业产值47250万元,增长0.15%;林业产值15117万元,增长513.76%;牧业产值35633万元,增长9.8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57万元,增长208.4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198万元,增长2.7%。

第二产业

1962年,办起了第一个县办国营工业水电厂,到1963年全县只有3个工业企业;1973年,县城兴建农机厂;1978年县办经营林场在汤古乡鸡丑建成投产;70年代后,县城陆续办起采矿、木材加工、水电、自来水厂;至1986年以后,相继建成立壁电站、洪坝林场、踏卡林场院;1989年建成县办里伍铜矿采选厂,乡镇工业企业增加到6个;2001年,全县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个体企业527个,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2年工业产值为260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712万元的39%。

2024年,九龙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14756万元,位列全州县第3,同比增长10.8%,位列全州第5;拉动GDP增长5.1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52.05%。其中,采矿业增加值33942万元,增长2.9%;制造业增加值2462万元,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78352万元,增长12.1%。全县统计入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其中,采矿业企业3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位列全州县第5。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732699.41万千瓦时,增长12.07%;铜金属产量9390.34吨,增长0.92%;锌金属产量2109.04吨, 增长3.68%。全县统计入库的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个数为5家。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9630.7万元,位列全州第9,同比增长145.1%,位列全州第3。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958万元,位列全州第6,增长40.6%,位列全州第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41%,拉动GDP增长0.7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九龙县邮电局成立于1951年,到1998年有邮政局(所)四个,代办点一个,服务人口4865人,每个点的平均服务面积达1354.0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9732人,现有邮路三条,邮运里程单程194公里,其中:汽车邮路90公里,摩托车邮路30公里,农村投递路线五条412公里。1998年,电信局成立,开设了邮政长话、农村电话等业务。开通了县城至康定市、县城至大里伍光缆通讯建设,电话普及率达12部/百人。2002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3.64万元。全县有商业零售网点5个,从业人员80人,200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58万元。九龙县是国家补贴县。到1985年国家补贴达到4353900元,较1954年增加913.88倍,年平均递增24.60%;2002年财政收入为698.9万元,支出8216.9万元。

2024年,九龙县限额以上商贸单位22家。其中,企业6家,个体户16家。零售业单位6家,住宿业单位9家,餐饮业单位5家,批发业单位2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76万元,位列全州第11,同比增长5.3%,位列全州第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932万元,增长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344万元,增长8.4%。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8389万元,位列全州县第3,增长4.4%,位列全州第14,零售业33891万元,位列全州第10,增长6%,位列全州第3;住宿业3260万元,位列全州第12,增长10.2%,位列全州第4,餐饮业6736万元,位列全州第14,增长0.9%,位列全州第16。

文化

名称由来

藏语称“吉日宗”,并有奇卜龙、结署绒之称。含义为“八角”。据载,朱载坖隆庆元年(1567),西藏喇嘛来康巴藏区传教,在今汤古乡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称“吉日宗”。“九龙”称谓,系设置九龙设治局时,所划辖地包括:三岩龙、八窝龙、麦地龙、洪坝龙、湾坝龙、速窝龙、菩萨龙、甲拖龙、雪洼龙等9个村寨,均含“龙”字音而得名。

风土人情

贡嘎山周围的康定市道孚县、九龙、雅江县等部分地区有一小部分人群操一种木雅语,他们被称为木雅人。

由于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木雅人的婚事、葬俗等风俗习惯以及信仰方面,与藏族大同小异。木雅人有天葬、水葬和土葬,而且信仰佛教。在装饰方面,男性与藏族相同,妇女与藏族有别。藏族装饰品一般放在头上,而木雅人的放在颈上或腰上。而且木雅人虽留长辫,但不后垂,而是盘在头上,用一块黑布或兰布叠成瓦形,盖在头顶。有时在头上稍加点缀,放上小巧玲珑的头饰,但不太多,腰带上之装饰,似手枪子弹袋之子弹型,佩戴腰刀。有的还穿宽大的折裙和用可毛牛毛织成的斗篷,黑色白领,领上用红羊毛线织成吉祥图案。

木雅人的房子中的一种形式与羌、嘉绒人的房子相似。“黑石为室”高数丈,一般三层,下层为养畜、中层住人、上层晒放柴草。住人的地方设有经堂、茶房、卧室、凉台、敞房和厕所。他们很少依山而居,一般房屋都筑在平地上。

木雅人的历史十分悠久,以往的汉藏文文献,对操这种语言的人的历史就有过记载。近代,中外学者对木雅人的语言和历史的研究有了发展,发表的论文甚多。多数文章认为,操木雅语的居民和古西夏人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文章甚至认为,木雅人是西夏灭亡后南迁的移民。

民俗文化

彝族火把节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九龙县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烤山羊,吃“坨坨肉”,喝“杆杆”酒,赛马,荡秋千,跳锅庄舞。这时田野里火把摇曳,民间娱乐荟萃,极富民族特色。

彝族婚俗

九龙县彝族的婚礼非常热闹,最大的特色就是“抢”新娘,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和迷人的色彩。泼水、抹黑脸等方式使整个婚礼充满着欢乐风趣和幽默,人民把婚礼中的“抢”、“背”、“瞧”誉为三绝。“不背不抢的身不贵,背去的媳姨(妻子)值千金”。往往在“抢”新娘和喜背新娘的婚礼过程中,又为未婚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斗智交友的良机。一次次“抢”新娘的嬉戏逗闹,一次次喜背新娘的热闹场面,又孕育着一对对新的情侣。

彝族文化艺术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炽热、欢畅。彝族传统工艺美术颇具民族风格,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另外,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在历史上拿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药书籍、宗教经典等。

彝族服饰

九龙县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象征着彝族人民的刚强、坚韧和善良。

地方特产

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牦牛——世界之最”的九龙牦牛,以其体型硕大、肉质鲜美、产肉率高、遗传性能好等特点驰名中外;素有“九龙贡椒”之称的九龙花椒,以其色鲜味香闻名遐迩,供不应求;核桃、蚕茧、烟叶等农产品更是质高品优,亟待开发。

交通

截止1971年县境内没有1条公路,物资运输全靠马驮人背。1997年建立了九龙县汽车站。1985年全县有干线两条,通车里程162公里,支线6条,通车里程85.7公里;到2002年,九龙县公路里程达439公里,并全面启动了通县油路工程。

社会

截至2011年3月,我县完成农村养老保险16591人、城镇养老保险1775人;新农合参合农牧民47858人,参合率达91.33%;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5821人、4125人,参加工伤保险2573人、生育保险715人、失业保险2840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200人、农村低保10000人,共发放低保资金962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2207人,兑现救助资金217万元。

教育事业

2024年,九龙县各级各类学校33所,其中:高中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及教学点8所,幼儿园21所。各学段在校学生生10304人,其中高级中学1578人,初级中学2716人,小学4533人,幼儿园1477人。全县教职工共941人(含:在编教职工827人,一村一幼辅导员111人,其它聘任人员3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797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119人(含:在编教师72人,编外一村一幼教师47人),小学教育在编专任教师348人,初中教育在编专任教师216人,普通高中在编专任教师114名。

文化事业

2024年,九龙县文化系统内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年末共有文物考古研究所1个。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3处州(县)级文化保护单位。

体育事业

2024年,九龙县实现2个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接待16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24年,九龙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综合医院1家,中医类医院1家,卫生院16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84张。其中,各类医院有床位126张,妇幼保健机构有床位30张,卫生院有床位128张。卫生技术人员361人,其中执业医师77人、执业助理医师43人,注册护士134人。

2024年,九龙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42515万人次。其中,县级医院22931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19584万人次;出院0.40万人。其中,县级医院0.38万人(民营医院0万人);基层医疗机构0.02万人。

社会保障

2024年,九龙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0.67万人,其中离退休0.1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0.38万人,其中离退休0.1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0.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40万人。全县城乡低保保障对象4730人。其中,城市低保137人,农村低保4593人。累计发放资金1865.7782万元。全县特困救助供养人员379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5人,农村特困人员374人。累计发放资金374.8959万元。

2024年,九龙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72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363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0.4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0.17亿元。

旅游

旅游避暑之地伍须海,九龙自然风光集原始森林,景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原始森林、终年雪山、高山草甸、高原湖泊。十大景点为牛鼻子洞、老人峰天峻石林、神女挤奶峰、溶洞、温泉、十二姊妹峰等。

瓦灰、洪坝两个省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景点有贡嘎山侧小卡子云海,野人庙吉日寺,鸡丑沟,坐落于玉皇天宫下的托奶山。

仙女湖

仙女湖景区位于九龙县乌拉溪乡境内,入口处距县城约80公里,总面积204平方公里。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仙女湖、观音洞、喇嘛庙、菩萨坪、古生厥类植物带等。其独特的生物资源、天象景观、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等独具特色,是生态旅游和探险、探秘的胜地,景区被誉为“人间蓬莱区”。

瓦灰山景区

瓦灰山景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63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00平方公里,这里风景优美,自然资源十公丰富,盛产虫草、大黄、黄芪、黄苓、天麻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原始森林茂盛,主要有高山松、云南松、华山松油松、铁坚松、长苞冷杉、鲜皮冷杉等数十种,散生的云南红豆杉、杉松、三尖松、连香树等20余种属珍稀树种。同时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水鹿、白唇鹿、短尾猴熊瞎子、马熊、绿尾红雉、大腓胸鹦鹉、盘羊等几十余种,自然景观有:瓦灰山祭龙坛、瓦灰山森林公园、瓦灰山红水沟、瓦灰山黑海瀑布群(六瀑布,最低瀑布为20M,最高为70M)、瓦灰山凤凰坪、瓦灰山海子沟、瓦灰山凤凰湖、瓦灰山彩色湖(四个)、瓦灰山凤凰坪海子、瓦灰山珍珠滩(中间-瀑布)、瓦灰山现代冰川、瓦灰山万年积雪、瓦灰山冬季天然滑雪场、瓦灰山冬季天然溜冰场、瓦灰山草地瀑布。

猛董景区

猛董景区依偎在雅砻江畔的高山峡谷中,总面积937平方公里,海拔2550--5600米之间。这里植被完好、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历史以来,这里就是川滇茶马古道的咽喉,景区内有神奇的麦地贡嘎神山、珍珠般瑰丽的海子、茂密的原始森林、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九龙县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斜卡自然保护区

斜卡自然保护区位于九龙县东部约130公里,东岭雅安地区石棉县。景区内山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山靡平均海拔3500米。这里人口稀少,无任何污染破坏,原始程度高。景区内有雪山、冰川、草原、高山湖

斜卡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内盛产虫草、大黄、黄芪、黄芩天麻雪莲花、龙胆、天山松针等多种中药材;区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另外还有20余种珍稀树种。斜卡景区是旅游探险、登山、度假的理想场所,也是摄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

贡嘎翡翠伍须海

伍须海风景区位于九龙县北部,景区面积400Km2,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西南白雪皑皑的大雪山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年平均气温4.9℃,最低海拔1440m,最高海拔6010m。景内已开发的景点有40处。这里是群峰、峡谷天峻石林、海子、原始森林、草原、草甸、野生动植物、古迹、美丽的传说,以及纯净空气的荟萃之地。景区内主要景点有雪山峰、佛主峰、老人峰、十二姊妹峰、神龟与佛主、镇海石、牛鼻孔、猎人洞、伍须现代冰川、天生桥、七彩湖、伍须海、伍须仙海、伍须天池、伍须温泉、伍须石林等。

雅砻江大峡谷

雅砻江又名小金沙江,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经九龙县地段长达110公里。雅砻江大峡谷由于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冬春干旱、夏秋季雨水集中,形成典型的河谷亚热带气候,沿九江路而下途经干热河谷地带的沙棘林带,完整的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大峡谷两岸,雪峰卓立,林海苍茫。江中波流汹涌澎湃,奔流不息,形成世界罕见的瀑布群。

猎塔湖

猎塔湖位于甘孜州九龙县境内,海拔4300米,距九龙县城35公里,景区由原始森林、高原湖泊、高山草甸等众多野生动植物和奇山异石组成,景区主要包括珍珠滩瀑布,子母河和猎塔湖组成。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14日,九龙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0年3月31日,九龙县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1月,九龙县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1年8月,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九龙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九龙县人民政府.2025-08-10

人口民族.九龙县人民政府.2024-03-03

九龙县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九龙县人民政府.2024-08-02

九龙概况.九龙县人民政府.2024-03-03

九龙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九龙县人民政府.2025-08-05

行政区划.九龙县人民政府.2025-07-12

九龙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3-03

自然地理.九龙县人民政府.2024-03-03

九龙地形地貌.九龙县人民政府.2024-03-03

行政区划.九龙县人民政府.2024-03-03

【城市荣誉】.四川省情网.2024-03-03

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出炉,四川有50个_.四川在线.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