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后羿
编辑:浩

后羿(约前1998年—前1940年),又称夷羿,其名为“羿”,是夏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曾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

自大禹建立夏朝以来,传至太康已是第三代君主,但太康由于“淫溢康乐”,激起民众反感,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遂起兵入夏都斟寻,放逐太康自任夏王。后羿代夏政后,弃用忠臣,重用伯明氏之子寒浞,后被其联合家奴杀害。学者王琼认为后羿代夏的事件是自夏王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大的政治动荡。

对于夏朝东夷的后羿与神话故事中射九日的后羿是否为一人,古今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在典籍里,两人的人物形象却是大相径庭的,有穷后羿常被视为夺夏政、信奸臣、沉溺狩猎而失国的负面形象,而神话故事中的后羿则被视为惩恶除害的英雄形象。学者王琼认为,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可以看出“后羿代夏”事件对夏朝的文化有着分布范围的扩展、与龙山文化的交流等影响。

人物生平

后羿是夏朝东夷族有穷氏族的首领,曾学射于尹吉甫,以善射闻名,带领族人进入中原之后定居于“鉏”,后又迁于“穷石”。在原始社会末期,东夷民族与夏族就继承联盟首领的问题存在矛盾,到了大禹晚年之时,由于继承权的问题夏族与东夷民族的矛盾又开始升级。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大禹晚年,曾想传位于东夷集团的伯益,在禹死后伯益也曾一度成为联盟首领,但最终启还是取代了伯益成为天下共主,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帝位,但是太康昏庸,长期沉酒于败猎享受,不理国政。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南洛河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太康“淫溢康乐”的行为激起了民众的反感,于是后羿在“夏民”的支持下,趁太康在洛河南岸田猎之际,率领部族守在岸边阻止太康返回,并占领了太康的首都

后羿虽成功“代夏政”,但很快便重蹈太康覆辙。后羿喜骑射,代政后不理会国事,终日以田猎为娱,并因此而疏远了武罗、伯困、熊凳、龙圃等忠贤老臣,重用伯明氏启用的弟子寒浞。后羿对寒浞[zhuó]非常信任,任命他为相,把政事交由寒浞打理,但寒浞并不满足,他想要取代后羿。寒浞擅长收买人心,他收买了后羿的家众,并愚弄百姓,使后羿沉迷于打猎之中,寒浞则趁此机会扶植了奸诈的人为己用,使宫内宫外都顺从归附于他。后羿在狩猎回去的途中被家众杀死并煮熟,后羿被煮好的肉还被寒浞端给后羿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忍心吃,就被寒浞杀死在穷门。后羿的妻妾在后羿死后被寒浞占有,寒浞和她们生下了浇与豷[yì]。浇之后被寒浞派去灭亡了斟灌及斟寻氏,并被寒浞分封于“过”,豷则被分封于“戈”。后羿的部下靡,在后羿死后逃亡到有鬲氏,并收留斟灌、斟寻二国遗民,之后靡与他们联合起来灭亡了寒浞,立少康夏朝的君主。少康在“过”灭亡了浇,后杼在“戈”灭亡了豷,有穷氏自此灭亡。

郭泳所著的《夏史》中则将后羿代夏的历史分为“干夏政”与“代夏政”两个阶段,认为后羿起初为姒太康的相,因不满太康,所以把太康废了,立中康夏王,中康死后,后羿又让中康之子相继位,这是“代夏政”阶段。之后后羿废除了相,自立夏王。

形象流变

关于夏代后羿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左传》之中,记述了夏朝有穷氏的首领后羿箭术高超,但又刚愎自用。在“代夏政”期间,他沉迷于游猎,不理政事,任用小人寒浞,受到愚弄,被家众杀而烹亡,妻子被占,有穷族灭亡。之后在《帝王世纪》《史记·夏本记》与《尚书·征》中都出现了后羿代夏的事迹。《吕氏春秋》里则出现了“夷羿作弓”的说法,后羿成为了弓箭的创造者。

屈原在《楚辞》和《天问》中将《山海经》中的羿与《左传》中有穷氏后羿和为一人,并且还将西周公国民间传说“射河伯”“妻洛嫔”与后羿附会。屈原《天问》中“帝降夷羿,革孽夏民”的记载,在肯定其神将形象的同时说明了羿是夷族,将这则神话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归到了夷族,同时也将两个不同的后羿形象合二为一。几经变迁,在汉代《淮南子》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羿作为尧手下一名善于射箭的将领,在尧的指令下铲除祸害,使民众的生活恢复平静。

到了汉代时期,后羿与道教文化中的太阴星君嫦娥以及王母娘娘联系起来,并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淮南子》第一次将“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两则故事结合在一起。并在道教长生不老思想的影响下,后羿又与西王母建立了联系,向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高诱注曰:“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娥盗食之,得仙奔月中为月精。”这一时期只是将后羿与嫦娥联系起来,而到了东汉高诱的注中则直接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这一形象的出现,被认为是神话体系的叠加,赋予了后羿“仙性”。在《太平御览》中,不仅幻化出羿之身世及传奇的童年生活,同时也交待了羿善射的原因,使来历不明的后羿有了家世。

人物成就

后羿被认为是弓箭的发明者,先秦时期便有这一说法。《墨子·非儒》篇就说“古者羿作弓”,《吕氏春秋》也说“夷羿作弓”,都将后羿视为是弓箭的发明者。

人物争议

后羿代夏的争议

关于“后羿代夏”是否真有其事,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崔适康有为顾颉刚先生等为代表的“疑古”观点。清末学者崔适曾指出:“羿、浞代夏之事,司马迁录其文于吴世家,而此纪(《史记·夏本纪》)无之,犹韩非传载郑武公伐胡事,而郑世家亦无之,此寓言非实事故。”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顾颉刚、童朽业的《夏史三论》皆斥《左传》为刘歆伪造之文,认为其中的记载可信度很低。有学者根据《说文解词》、《淮南子·本经训》等的记载,认为“自至尧,羿皆当征讨之任,后又被夏少康所灭,其寿至少数百岁了。显而易见,羿并非常人,其为神话中人物无疑”与这一观点不同,近年来的多数考古学者对文献所记载的“代夏”事件的真实性给予肯定,他们认为详尽记录“后羿代夏”事件的《左传》具有较高的价值及可信度,并且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杀羿、有穷灭亡这些历史在《离骚》、《楚辞·天问》里也有记载,亦可作为“后羿代夏”真实存在的一个辅证。

形象争议

除此之外对于后羿代夏中后羿的形象也存有争议,或将其视为阴谋家,或将其视为忠臣。古今许多学者把后羿当作阴谋家,如《史记·夏本纪》唐司马贞索隐曰:“然则姒相自被篡杀,中间经羿、浞二氏,盖三数十年。”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及夏之衰,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市,依同姓诸侯斟寻……(寒浞)使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都是将后羿代夏视作“篡位”。而《史记·夏本纪》记载是:“姒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尚书·胤征》载:“惟中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太阳神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征。”清代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九年相居于斟灌”条,徐文靖笺按语曰:“时相与羿居商丘。羿既见杀,故相出居斟灌也。”则是将后羿代夏视之为因民心所归而代理朝政。

人物影响

对夏王朝的影响

后羿与寒浞代夏达四十余年给夏王朝的造成巨大的影响。据《左传》与《史记·夏本纪》记载,后羿取代姒太康之后,因夏民以代夏政致使其后的夏王中康、相、少康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甚至帝相身死于寒浞之手。直到少康在老臣靡的协助下才最终复国,成就“少康中兴”的伟业。这是自夏王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大的政治动荡期。动乱平定后,国家逐步走上正轨,分布范围在一期的基础上向西、南、北、东都有较大的扩展,尤其是东界。夏王朝势力向东的扩张,一是在少康中兴后国力增强,另外羿浞集团的代夏,更是夏王朝刻骨难忘的耻辱,对此后于东方的的经略成为巩固夏王朝政权的重要统治基础,因此在少康之后,东方成为夏王朝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文献中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东夷部落与夏王朝关系的记载。

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后羿代夏是自夏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大的政治动荡期,政治的动荡反映在考古学上就是二里头文化前期,尤其是二里头文化一期,主要只分布于南洛河流域的伊洛河河谷平原及其周围,尤其是其东界仅在荣阳一带。这主要是由于夏王朝在此时期刚建立不久,国家势力尚不够强,尤其是在遭受了“后羿代夏”这一政治动荡后,对外影响力大大减弱。到了二里头遗址文化二期,夏王朝分布范围在一期的基础上向西、南、北、东都有较大的扩展,尤其是东界,除在荣阳、郑州市等地发现有二里头二期的遗存,在豫东地区的祀县等地,也发现了二里头文化二期的遗存,这表明了二里头文化的东境可达开封祀县地区。“后羿代夏”事件除了对夏文化分布的东界有影响,也给夏民族的文化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在属于夏启时期的新碧期遗存中,己经与属于东夷民族的山东龙山文化有一定的文化交流,但是这种文化交流对夏民族的影响毕竟还很小,是文化因素的慢慢渗透。到了二里头遗址一期时期,山东龙山文化因素较多的出现在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政治中心及大型聚落之中。虽然后羿部落西伐夏朝是一种中国远征军的形制,并且是“因夏民以代夏政”,没有能够改变二里头文化的整体面貌和性质,但是军事征伐带来的文化冲击却是不可避免的,二里头一期中的龙山文化因素的,远超新碧期即是明证。到了二里头二期,山东龙山文化己经衰落并被岳石文化所取代,二里头文化二期中的山东龙山文化因素又锐减,自此期开始,二里头文化开始逐渐巩固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并发展了一批新的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器形。

对东夷民族的影响

后羿、寒浞代夏,后又被打败对东夷民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此后山东龙山文化迅速衰落并被岳石文化所取代。山东龙山文化绝对年代的下限一般认为可达二里头遗址一期,继山东龙山文化之后的是岳石文化,岳石文化文化面貌与山东龙山文化有较大差异,以至于它的族属,目前学界意见不同。以栗丰实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山东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是同一文化系统的不同阶段,是由同一族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岳石文化的主体因素来源于海岱地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造。

人物评价

《楚辞·离骚》:“羿淫游以佚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管子·形势解》“羿,古之善射者,审某膏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发而多中。”

学者付希亮在《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中认为“后羿只是一介头脑简单的武夫,至死还是夏家之臣。”

人物关系

相关遗址

二里头遗址

后羿代夏遗存在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中有一定的反映,考古发掘研究显示,二里头文化第一期存在诸多来自东方的文化因素,如、、爵(角)、、圈足贯耳壶、鼎、豆、三足盘(瓦足皿)等山东龙山文化晚期陶器,有些器物当为礼器。具体分析统计,以贯耳壶、长颈壶、单耳杯、异形鬻、圈足盘、三足盘、厚胎碗、子母口盒等为代表的具有山东龙山文化因素的陶器,在二里头遗址第一期器物中所占比例高达12.04%;鬻、爵、觚等含有间接山东龙山文化因素的器物(可溯源于大汶口文化)在二里头遗址第一期器物中所占比例为9.26%,两者合计东方文化因素占比达21.3%。结合太康居斟寻、二里头一期的年代等因素综合考虑,学者张国硕推断这些东方文化因素的较多出现与后羿代夏遗存有密切关联是有道理的。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多彩文旅】齐鲁古道、文旅走廊上的古国古城.济南市章丘区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平台.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