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亦称“大学少年班”,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指一些高等学校本着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原则,举办的以少数智力超常少年为招生对象来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班级。少年班招生对象为学习成绩优异、智力超常,身心健康,具有创新潜能并实际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初、高中在校学生。
中国大陆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在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多所高校曾一度招收少年大学生,后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停止招生。1986-1987年,按照中国教委的规定,少年班招生模式改为统考,即在陕西省、山西省、四川省、河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湖北七省区招收参加高考并经大学面试的、年龄小于16周岁的学生。1988-2003年实施了强调智力水平的单独招生模式。1988年,在总结1986-1987两年少年班招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中国国家教委批准,少年班招生模式恢复为学校自主组织招生。2010年,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清华大学等开展近20次调研,该选拔体系也被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北京市第八中学等40余所中学不同程度地借鉴。2018年,“科学选拔、因材施教、敦笃育人——西安交大少年班32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符合招生条件的在校生,经所在中学推荐,直接向招收少年班的高等学校申请,经所报高校预选合格,发给准考证,考生持证到所在市县(区)招生办公室报名。少年班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少年班招生的人学考试有两种方式:招生学校单独进行考试;考生参加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发展历程
中国从1977年开始举办少年班,招收对象的年龄均为15岁以下。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李政道、杨振宁等科学家的大力倡导下,创建了少年班,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招生中发现,少数少年中学生智力超过同一年龄的其他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实际文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高中毕业水平,很有培养前途,也许可以“早出人才"。经批准,中国科大将这些智力超常的少年招收入学,单独编班,设专人管理,因材施教,称为“少年班”。邓小平对试办少年班的做法表示支持,希望扩大到另一些重点大学。1985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除中国科技大学外,再增加12 所高等学校招收少年班学生。这12所高等学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吉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同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优秀学生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已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1986-1987年,按照中国教委的规定,少年班招生模式改为统考,即在陕西、山西、四川、河南、甘肃、宁夏、湖北七省区招收参加高考并经大学面试的、年龄小于16周岁的学生。
1988-2003年实施了强调智力水平的单独招生模式。1988年,在总结1986-1987两年少年班招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中国国家教委批准,少年班招生模式恢复为学校自主组织招生。
2010年,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清华大学等开展近20次调研,该选拔体系也被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北京八中等40余所中学不同程度地借鉴。2018年,“科学选拔、因材施教、敦笃育人——西安交大少年班32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的
在中国众多的初中、高中学校里,有一批天资聪颖、智力超常、学习努力并在某一学科里表现出特别才能的学生。为了摸索对这些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的途径,积累经验,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中举办少年班。这些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当前在中国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三所高校设有少年班。它们按规定,面向全国招收少年班学生。
招生对象
少年班招生对象为学习成绩优异、智力超常,身心健康,具有创新潜能并实际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初、高中在校学生。
招生方式
少年班的招生名额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后下达。少年班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少年班招生的人学考试有两种方式:招生学校单独进行考试;考生参加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招生的学校从上述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经过国家教委批准后实行。招生学校如果单独进行考试,时间上应与全国高校统--招生考试同时。
报名方式
符合招生条件的在校生,经所在中学推荐,直接向招收少年班的高等学校申请,经所报高校预选合格,发给准考证,考生持证到所在市县(区)招生办公室报名。
考试与录取
少年班考生一律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理工农医类统一考试。考生试卷由市、县(区)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密封,连同其他材料,一并寄给有关高校,由有关高校组织阅卷。如有必要,高校可在统考结束后对考生进行面试或复试,合格者由有关高校发给录取通知书,抄送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社会评价
负面
有人认为,少年班是“拔苗助长”,是“毁灭天才”;也有人认为,让十几岁的孩子过早进入大学是“不人道”的,并拿宁铂、谢彦波和干政在学业上的不成功作为例证。
正面
《少年班三十年》指出智力超常少年儿童是客观存在的,少年班到目前为止招收的1220名少年大学生明显比同龄学生更聪明、智力更超群,将这些年龄相近、智力超常、志趣相同的少年集中在一起进行超越常规的培养正是对他们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积极有益的,反之,如果不给他们受特殊教育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毁灭天才”“不人道”。书中还列举了国际上著名科学家获得发明或发现成果的年龄都是非常年轻的,事实证明科学创造存在最佳年龄区,即25-45岁。因此,通过这些事实和分析,读者可以知道少年班的办学实践正是遵循了科学发现最佳年龄区规律的,而不是象某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所说的“拔苗助长”,同时,少年班在招生体制和方法上的不断完善也基本上从源头杜绝了“拔苗助长”的可能性。
少年班学生在国际和国家级学科类竞赛中获奖几率、在各类优秀学生代表和奖学金评选中的获奖几率,均显著高于普通本科生;少年班学生深造、出国、进入世界前50名大学就读的比例也大幅高于高考统招本科生;而且层次越高,少年班越有优势。综合来看,33年来,80%以上的少年班毕业生获得了硕博学位,近百位学子成为国际一流大学教授、著名企业创始人或管理与技术高管,众多少年班校友在学术、商业、政治、文化等不同领域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