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英语: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缩写为“HYNU”),简称为“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省衡阳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被评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及“文明标兵校园”。
衡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04年,前身为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三校整合后,衡阳师范学院于2003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获批调整为一本招生。
截至2024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校区面积为2166亩,拥有东、西两个校区,教职工人数为132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3万多人,开设17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衡阳师范学院位列第375名。
历史沿革
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1904年,创立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以下简称“学堂”),学堂于1912年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省立师范”),后于1953年再次更名为衡阳师范。
1962年,衡阳师范更名为湖南第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第三师范”),毛泽东、蒋先云、黄克诚、江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学习工作。
1958年,第三师范更名为衡阳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范专科),是全国首批8所师专之一,其后于1993年正式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衡阳师范学院时期
1999年,与原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并升格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2001年,原湖南第三师范学校并入。
2006年,衡阳师范学院以17个A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8年,衡阳师范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并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批准衡阳师范学院调整为一本招生。
2021年,衡阳师范学院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学校奋斗目标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2024年11月23日,衡阳师范学院举行办学120周年暨本科教育2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4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现有17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
衡阳师范学院院系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6月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32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另有在读博士5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
衡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名单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3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8个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
衡阳师范学院优质学科一览表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6月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拥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教育部—凤凰卫视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
衡阳师范学院优质专业一览表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12月
衡阳师范学院优质教学中心一览表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12月
衡阳师范学院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以上信息来源于
衡阳师范学院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以上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23年12月
衡阳师范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以上信息来源于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教学成果奖100多项(其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湖南省第十三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已招收多批外国留学生,是湖南省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生培养单位。近年来,获得47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聘请了48名外籍专家,先后有多名外籍教师获得“国家友谊奖”“潇湘友谊奖”“衡岳友谊奖”等荣誉。
衡阳师范学院对外交流合作项目一览表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12月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设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设有开放场馆20余个、东校区各类开放场馆43个,馆舍总面积达50280平方米,内设开放场馆、开放书库、阅览室、藏书库等。截至2024年12月底,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60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图书馆馆藏文献基础体系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基础学科文献为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等多学科文献作有效支撑,覆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的各个学科。
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发展历史
*以上信息统计来源于,截至2025年5月
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列表
*以上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25年5月
学术刊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0年创刊,英文名为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是由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为双月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作为《中国数学文摘》等多个刊物的期刊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奖项一览表
*以上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21年12月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拥有8个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分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4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普基地。
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平台一览表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12月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30项(其中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2项);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2项、“新文科”综合改革类项目1项;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40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50多部;获发明专利378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其他国际专利6项)。
2024年9月27日,“华为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衡阳师范学院许岳兵博士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张小武、卢海南、蒋仕琪和王帅的作品《基于多尺度分层追踪SLAM算法的智能小车导航系统》荣获“华为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这是该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殊荣。
学校排名
衡阳师范学院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前身是“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于第380位,在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即CNUR年度主榜单)中位于第379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衡阳师范学院位列第360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衡阳师范学院位列第349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衡阳师范学院位列第375名。
校园文化
校训
衡阳师范学院校训是厚德、博学、砺志、笃行,寓意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以教学为中心,表现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宏伟目标的坚定意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将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变为实际行动,达到知行高度统一。
校徽
衡阳师范学院校徽包括徽章和徽志。徽章形状为长方形,印有由李铎题写的“衡阳师范学院”字样。徽志为红色双圆环图案,色彩为红、白。圆环上半部分是李铎题写的校名“衡阳师范学院”;中间图案由“衡阳师院”汉语拼音首写字母“HYSY”变形组合而成,以烛火、大雁为基本形式。下半部分是校名英文“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底部标注“1904”字样。
校旗
衡阳师范学院校旗为红底白字的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学校徽和李铎题写的校名“衡阳师范学院”。
校歌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为《衡阳师范学院校歌》。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
集体词,李刚曲
巍巍南岳托起旭日东升,滔滔湘水和着时代步伐。
春风传送夏明翰的故事,阳光孕育王船山的诗篇。
厚德博学我们永恒追求,励志笃行,我们志存高远。
老师同学心心相印,共同打造灿烂的明天。
为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时俱进勇往直前。
巍巍南岳是我高昂的头颅,滔滔湘水是我奔腾的热血。
百年学府播下智慧的种子,教师摇篮放飞理想大雁。
厚德博学我们永恒追求,励志笃行,我们志存高远。
为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时俱进勇往直前。
为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时俱进勇往直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统计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25年4月
校区情况
东校区
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位于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至2023年9月,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将安排在东校区独栋办公教学。
西校区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位于衡阳市雁峰区黄白路165号。至2023年9月,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法学院调整到西校区,化学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学院及期刊社仍在西校区办学。
校友情况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12月
所获荣誉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得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单位、全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实施单位、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团总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示范校、湖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