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航,男,1963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
198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获学士,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97年任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免去孙航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职务,保留正局级,同年11月22日,孙航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孙航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面上、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A子课题、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Current Biology》《New Phytologist》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32部。
孙航曾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等多项荣誉。2006年,孙航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孙航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次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获学士,1988年,孙航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孙航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97年,孙航任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孙航担任昆明植物所常务副所长。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孙航被评为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孙航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2年,孙航带领团队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在横断山区新龙县河谷考察中发现重要残遗植物新种——雅江冬麻豆,新种的模式标本随即存放在世界各大主要标本馆,供各国研究者研究使用。2013年,孙航再度带领博士、研究生到新龙雅砻江河谷考察时发现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雅砻江冬麻豆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呼吁当地政府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2014年,孙航发表书籍《横断山高山冰缘带种子植物》。次年,孙航发表书籍《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2017年3月15日,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二届三次理事会中,孙航对植物学会2016年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和汇报。2019年2月25日,孙航参加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2020年11月,孙航参加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植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
2023年4月14日,孙航参加中乌全球葱园共建五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国-中亚植物多样性学术研讨会。8月31日,孙航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免去孙航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职务,保留正局级。11月22日,孙航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及生物地理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在青藏高原、中国喜马拉雅山脉植物区系、生物地理格局形成以及含羞草亚科、蝶型花亚科等植物类群有深入的研究。长期对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形成、演化以及适应机制等方面的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研究特色。
主要成就
孙航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面上、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A子课题、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Current Biology》《New Phytologist》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32部。
主要作品
出版书籍
出版论文
参考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已指导学生
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现指导学生
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孙航在植物学方面的成就,让他成为了植物学圈的“偶像”。(人民资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