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宛平城
编辑:浩

宛平城,原名为“拱北城”,清代改为“拱极城”,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1638年,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该城位于卢沟桥东,实际是一座桥头堡,在明清两代是军事专用的卫城,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设东、西两个城门,总面积20.8万平方米。

明末崇祯年间,为防范农民军进击京师,朝廷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主持修建宛平城,1640年竣工。明清期间及民国初期,宛平城均在宛平街道辖区内,但非县治所在地。1928年,废除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县划归河北省,其县署由北京城内迁到拱极城,自此改称宛平城,并成为县治所在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演习,并进而挑起事端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就此爆发。同年7月29日,宛平城失陷。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宛平城随同北平一起光复。1952年,宛平城归丰台区管辖。1984年6月,开始修缮宛平城,恢复宛平城明清时期原貌,重建两座城楼和瓮城。1986年,中央决定在宛平街道县城内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将宛平县衙旧房拆除。次年7月7日,宛平城修缮工程竣工。

宛平城作为卫城,形制结构与普通城池不同,城内初始并无一般县城的大街、小巷、市场、钟鼓楼等设施,并仅设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两门都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城的四角各建角楼。宛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墙高7.18米,口1.2米底墙厚6米,顶面内宽4米。城墙基础为六层条石,墙身内部以黄土和砾石筑实,外面以城砖包砌,城墙顶上铺砌面砖三层。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瞭望孔、射眼,每垛口都有盖板。

宛平城既是重要历史文物,也是是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宛平城地区有卢沟桥、岱王庙、兴隆寺、龙王庙、宛平街道署等10多处古迹。2005年,宛平城被评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4年8月,宛平城入选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21年12月,宛平城被确定为北京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之一。

名称由来

宛平之名,取自东汉刘熙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意。辽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今北京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之全部或大部区域,都曾为宛平街道所辖。

历史沿革

明末崇祯年间,为防范农民军进击京师,朝廷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于公元1638年-1640年主持修建宛平城。明清期间及民国初期,宛平城均在宛平县辖区内,但非县治所在地,而宛平县作为京师附廓两县(另有大兴区,今北京市大兴区)之一,为京师属地(北平市、顺天府、京兆地方)。1913年,北洋政府强令将宛平县衙门迁此,1914年又迁回城内。民国23年(1934年),建新县衙,据说总共有房舍60余间,位置就在今天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面。1928年,废除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街道划归河北省,其县署由北京城内迁到拱极城,自此改称宛平城,并成为县治所在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演习,并进而挑起事端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就此爆发。事变爆发前夕,驻守宛平城的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110旅第219团3营及保安第1旅第2团第2营,共1400余人,装备有自动步枪、轻机关枪、重机关枪和轻重迫击炮等武器,另有驻守长辛店镇高地的中国守军可以迫击炮和大炮援战。1937年7月8日凌晨,日军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遭中国守军坚决反击。此后日军以协商解决为缓兵之计,暂缓攻击,7月11日后战事再次因日军炮轰升级。7月28日下午,中国军队在南苑战斗中失利,次日,日军即发起对宛平城及卢沟桥的总攻。29日双方激战竟日,至傍晚,日军工兵炸毁宛平城东门,日军遂突入城内,经激烈巷战,中国军队于晚八时三十分左右完全退出宛平城,宛平城遂告失陷。至今离宛平城不远的大枣山上还矗立着抗日英雄赵登禹将军的陵墓。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宛平城随同北平市一起光复。

新中国解放初期宛平街道仍隶属河北省,1952年重新划归北京,并撤销县级建置,其原辖地区先后划入丰台区、京西矿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大兴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其中宛平城归丰台区管辖。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宛平城同卢沟桥一道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丰台区政府公布宛平县衙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开始修缮宛平城,恢复宛平城明清时期原貌,重建两座城楼和瓮城。修缮时,本着“修旧日如旧”的原则施工,尽量保留古迹,城墙的严重破坏处,按原貌修缮。墙体上遗留的日本侵略军炮轰的弹洞,修砌时均原样保存。城墙周长1920米,高8米,口1.2米底墙厚6米,顶面内宽4米。

1986年,中央决定在宛平街道县城内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将宛平县衙旧房拆除。次年7月7日,宛平城修缮工程竣工。2004年复建宛平县衙。2014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宛平城入选。2021年12月24日,宛平城被确定为北京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之一。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宛平城位于北京丰台区中部,与桥相距百余米,实际是一座桥头堡,在明清两代是军事专用的卫城。宛平街道城西的卢沟桥是北京进出内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宛平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也成为南来北往的商旅必经之地。宛平城居永定河东岸,正临卢沟桥,直扼京畿咽喉要道。清代以来,宛平城西及永定河两岸商户逐渐迁建城内,相继兴建酒肆、茶楼、驿站和祭祀庙宇,打破了单纯的军营格局。

宛平城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明王朝为保卫京师,宛平城在卢沟桥东。明崇祯年建。宛平城是一座桥头堡,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

气候

宛平城所处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受高纬度内陆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方位布局

宛平城作为卫城,形制结构与普通城池不同,城内初始并无一般县城的大街、小巷、市场、钟鼓楼等设施,并仅设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但“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两门都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城的四角各建角楼。城墙上有垛口,还设有兵房。

建筑特点

拱极城当初是为军事目的而建,为屯兵之用,因而它的形制与普通县城有很大区别:拱极城规模较小,有“斗城”之名,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城墙基础铺六层条石,上面砌砖,内部填实黄土和砾石,顶上再铺面砖三层。城体紧凑而严密,防护性极强。一般县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而拱极城只有东西两个门,并设有瓮城和城楼。拱极城东门曰“顺治”,西门曰“威严”。城墙顶上四周外侧有矮墙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眼,垛口上还有一层盖板。这样既可以掩体,又可以拒敌,敌强时可以拒守,敌弱时亦可出击。

宛平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周长1920米,高8米,口1.2米底墙厚6米,顶面内宽4米。城墙基础为六层条石,墙身内部以黄土和砾石筑实,外面以城砖包砌,城墙顶上铺砌面砖三层。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瞭望孔、射眼,每垛口都有盖板。城有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威严门”。是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 。

重建的城楼为砖木结构,坐落在高9.6米,座宽22.44米,进深16.5米的城台上,城台中部开门洞,门洞高4.5米,宽4米。城楼高11.68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灰筒瓦屋面,首层带围廊,通面阔14.52米,通进深8.58米。城楼中部设腰。城楼外檐柱子饰铁红色油漆,梁架饰明式雅伍墨旋子彩画。正脊两端各一望兽(螭首),垂脊有垂兽,檐头依次有戗兽、狮、凤、龙。腰有合角兽、戗兽、狮、凤、龙。瓮城内宽27.45米,瓮城内闸台底座宽21.5米,进深13.4米,通高10.15米。城楼与闸台相距17.93米。修缮工程于1987年7月7日竣工。

主要景观

宛平城既是重要历史文物,也是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宛平城地区有卢沟桥、岱王庙、兴隆寺、龙王庙、宛平街道署等10多处古迹。

抗战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位于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馆名。该馆开设了北京市中小学“四个一”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小课堂,引导同学们学习认识抗战时期党的丰功伟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启动“开学第一课”,邀请革命后代为学生讲述抗战故事;推出“烽火少年说”——青少年讲抗战优秀作品征集活动,鼓励青少年以短视频形式讲述英烈故事,感悟伟大抗战精神;连续16年在清明节期间举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成为各界追思、缅怀、尊崇、传承抗战英烈精神的重要平台和北京市传统节日中的群众文化重点项目。

城墙城门城楼

宛平城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约20公顷,城墙周长1920米、高8米,基础为六层条石,内部以黄土砾石筑实,外砌城砖,顶铺三层面砖,四周外侧设垛口、瞭望孔、射眼及盖板。城设东西两门,东为“顺治门”,西为“威严门”,是“七七事变”历史见证。重建城楼为砖木结构,坐落在高9.6米、宽22.44米、进深16.5米的城台上,门洞高4.5米、宽4米。城楼高11.68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灰筒瓦屋面,首层带围廊,外檐柱饰铁红色油漆,梁架施明式雅伍墨旋子彩画,屋脊饰望兽、垂兽等。瓮城内宽27.45米,闸台底座宽21.5米、进深13.4米、高10.15米,与城楼相距17.93米。

岱王庙

岱王庙位于桥西街,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民国初年曾作为京兆师范校舍。七七事变期间,岱王庙系第29军37师219团3营营部驻地,也是永定河河务局所在地,在此曾发生激烈的战斗。

兴隆寺

兴隆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丁未年(1607),清代康熙六年(1667)重修。民国后,该寺日渐衰败。当时有大殿三间,内供佛祖释迦牟尼,两侧十八罗汉。东西禅房各三间,山门悬"兴隆寺"匾,门外两尊石狮,现在是卢沟桥第一小学。

宛平城外雕塑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位于宛平城与G4之间的三角地带,北倚宛平城墙,西临卢沟古桥,距市中心约15公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配套工程。1995年,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缅怀民族英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经中央批准,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地总体规划纲要》,决定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宛平城的南面建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雕塑园占地20公顷,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石鼓园、绿林、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组成。其中,中心广场占地2500平方米,是与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同一轴线上的纪念性园区。设计者将它设计为下沉式,是为了营造一种沉静、肃穆的向长眠于地下的抗战英灵表示敬意的氛围。广场由花岗石铺砌成精美图案,选用的石材来自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高高耸立在雕塑园中心广场上,碑高15米、宽8米、厚6.6米,由298块花岗岩和压碎的侵略者战争武器残骸铸铜雕塑组成。巨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锈迹斑斑的武器残骸展示着侵略者的下场。

开发与保护

1984年6月,开始修缮宛平城,恢复宛平城明清时期原貌,重建两座城楼和瓮城。修缮时,本着“修旧日如旧”的原则施工,尽量保留古迹,城墙的严重破坏处,按原貌修缮。墙体上遗留的日本侵略军炮轰的弹洞,修砌时均原样保存。城墙周长1920米,高8米,口1.2米底墙厚6米,顶面内宽4米。1986年,中央决定在宛平街道县城内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将宛平县衙旧房拆除。

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主题保护,打造红色文化弘扬传承重点品牌。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重点,推进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的建设。

2022年丰台区继续推进宛平城解危和整体保护提升工程,实施宛平城解危二期工程,并开展宛平城弹坑遗迹研究性修缮工作,一期修缮工作将以东002号弹坑为实验点位进行,再根据修缮效果进一步制定第二期方案。

现在的宛平城历经多次修葺。宛平城内复建了包括宛平县衙、卢沟驿、兴隆寺及拱极营等建筑,同时增加了戏楼等景观,作为老北京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已复建完工的宛平大街形成一条古色古香的明清文化步行街。

价值意义

卢沟桥、宛平城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地,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顽强战斗的伟大精神。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卢沟桥、宛平城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作为国家抗战纪念地,担负了传播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促进世界和平的重任。

获得荣誉

注:(以上仅为部分荣誉)

相关事件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8日晨,日军炮轰宛平城,并向平汉铁路桥中国守军攻击,驻守的第29军官兵奋起自卫。当天,日军对宛平城发起三次进攻,猛攻平汉铁路桥及回龙庙阵地,中国守军110旅旅长何基沣下令“与桥共存亡”并亲临指挥,守军与日军浴血搏斗,两个排80余位守军全部战死桥头。7月28日,日军在飞机、火炮支援下向驻守北平市四郊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猛攻,中国守军伤亡2000余人,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北平沦陷。宛平城和卢沟桥是日军夺取的主要目标,卢沟桥曾是北京南下中原唯一通道,桥北平汉铁路桥是南北交通大动脉咽喉,“七七事变”最惨烈战斗就发生于此。事变爆发前夕,驻守宛平城的有国民革命军第29军110旅第219团3营及保安第1旅第2团第2营等共1400余人,另有驻守长辛店镇高地的中国守军可迫击炮和大炮援战。7月11日后战事因日军炮轰升级,29日双方激战竟日,傍晚日军工兵炸毁宛平城东门突入城内,经激烈巷战,中国军队晚八时三十分左右完全退出宛平城,宛平城失陷。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宛平城随同北平市一起光复。

墙上的弹坑

2024年7月4日,新华出版社记者拍摄的宛平城城墙弹坑遗迹照片在网络流传,这些深嵌在砖石中的战争疤痕,与日本教科书中新印刷的谎言形成刺眼对比。2025年6月,东京书籍出版社的初中教材赫然写道:“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演习时遭到不明枪击”,继而才攻击中国守军阵地。

评价

平城,不仅是一座袖珍小城,更是一座巍峨雄关。宛平城,不同于一般城池,实际上,它是一座桥头堡,扼守着卢沟桥这一从南方通向北京的交通要道。(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评)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走访(三十一)|宛平城.抗战馆.2024-03-03

丰台网红打卡地.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5-07-07

北京:宛平城.红色文化网.2025-07-07

宛平城.丰台区党史办.2025-07-07

社区•光影记录丨用脚步丈量宛平,用眼睛去看风景,用图片记录美好!总有一张你熟悉.微信公众号.2025-07-07

宛平城的前世今生您知道吗? .搜狐网.2025-07-07

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卢沟桥 宛平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5-07-07

名单来了!北京确立首批26个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百家号.2025-07-07

地理环境.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3-06-09

宛平城社区.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5-07-07

卢沟桥·宛平城: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见证.中国民族网.2025-07-07

铭记历史!北京丰台将对宛平城全部弹坑遗迹进行保护修缮.新浪网.2025-07-09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修订名录汇总(共122处).凤凰网.2025-07-07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5-07-07

2020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发布 100家上榜.中国经济网旅游经济.2025-07-07

“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光明网.2025-07-07

【地评线】河声丨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仍在无声控诉.大河网.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