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1971年9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原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乒乓球队主教练、体育系副教授。
1991年,丁松进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1994年,入选瑞典男团世界杯的中国队团体阵容,与队友等一起获得团体冠军。同年10月瑞典公开赛,丁松获得男单冠军。1995年,在第43届天津市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和队友一起获得男团冠军。2007年,丁松宣布退役。2009年,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士,并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任教。之后,其先后带领团队在多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获乒乓球比赛男团、男单、男双、混双等多项冠军。2023年3月,丁松参加《五哈第三季》。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丁松,1971年出生于市。1978年,进入肇嘉浜路小学读书,后在小学老师石佩伟的发掘下进入校乒乓球队。小学二年级时,丁松被徐汇区少体校教练曹馥琴选中。1982年,丁松进入上海市少体校,师从何适钧教练。期间,丁松获得全国“跃进杯”少年乒乓球赛冠军。1984年10月,丁松进入上海市乒乓球队,并于1986年,进入中国国家青年队。1988年,丁松因为抽烟以及表现稍差被退回上海足球队。1990年,丁松赴黄石市参加中国国家队集训。
职业生涯
1991年,丁松进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1994年,入选瑞典男团世界杯的中国队团体阵容,与队友刘国梁等一起获得团体冠军。同年10月瑞典公开赛,丁松获得男单冠军。1995年,在第43届天津市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丁松在决赛中担任第三单打,战胜瑞典名将卡尔松,和队友一起获得男团冠军。同年9月,丁松还获得了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丁松曾有望成为中国男队第三单打选手。但由于名额限制,以及难以配对双打,蔡振华最终舍弃了丁松,而选择刘国梁参加奥运会。1997年,在首届中国中央电视台乒乓球擂台赛上,丁松接连战胜张勇、秦志戬、阎森、冯喆等进入决赛。随后又以8进4的成绩战胜马文革,半决赛战胜熊柯。在决赛中,其与王涛展开最终的对决,并拿到了冠军。同年5月,在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丁松继续入选中国国家队主力阵容,但由于对手对他的打法逐渐熟悉,决赛未能上场。男单比赛中,丁松负于多次相遇均未能取胜的亚力山大·萨姆索洛夫,止步8强。之后逐渐淡出国家队。
1998年,丁松从国家队退役,赴德国打球,并参加了当地的俱乐部赛。2003年,丁松返回中国,并加入了陕西银河乒乓球俱乐部。随后,他代表陕西银河队了参加本赛季的全国乒超联赛,战胜了四川队的外援韩国著名削球手朱世赫。2007年,丁松宣布退役。
2009年,丁松从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并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任教;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高水平乒乓球队主教练,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兼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副主席。2013年7月,丁松作为男团主教练,率中国队在俄罗斯喀山进行的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以3比0成绩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
2015年7月,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韩国光州市举行,丁松率队在该届比赛中获乒乓球男团冠军。之后几年,丁松又率队先后获得了2017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男团冠军、第23届中国大学生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团冠军、以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男团、男单、男双、混双等多项冠军。
2023年1月24日,丁松参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中国大陆点映。同年2月24日,参演的真人秀《哈哈哈哈哈 第三季》在中国大陆首播。
专业特点
丁松以变幻莫测的“削球”进攻打法著称,并将削球反攻打法发展为“攻削结合”。
生涯数据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带队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作品
书籍作品
学术论文
参演电影
综艺节目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丁松的前妻是哈尔滨人,两人从牵手到结婚仅仅用了半年时间。结婚没多久,两人就前往德国开始全新的生活。由于在国外语言不通,加上生活的琐事,前妻的抱怨逐渐增多。到德国的第三年,两人最终选择了分手。
丁松与前妻离婚后,用了一年的时间走出伤痛,期间他的生活只有打球。直到2002年回上海市时,他才认识了当时年仅20岁的女友。当时其女友读的是高职,毕业后就一直待在家里照顾丁松的起居。
相关绰号
丁松曾一战成名,打败欧洲名将,也曾经被国家队退回上海,一度想退出乒坛。在队友眼里,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总是独往独来,所以大家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孤独松”。1995年,在第43届天津市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丁松连胜名将约尔根·佩尔森、塞弗进入半决赛,最终惜败于当届冠军孔令辉而获得季军。凭借该届赛事的表现,丁松成为继20世纪60年代削球世界冠军王志良、“削球机器”张燮林和80年代的陆元盛、陈新华之后,中国又一位世界知名的削球手,被欧洲媒体誉为“魔术师”“怪贝利”“冷面杀手”。
人物评价
“丁松手感好,变化多,将扣球和削球完美结合,并把削球打法带进了一个新境界。”(上海热线侬好上海评)
“他曾经一战成名,打败欧洲名将,也曾经被国家队退回上海市,一度想退出乒坛。在球队里,他曾有个外号“孤独松”。在队友眼里,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总是独往独来。”(新民网评)
“丁松的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看似轻柔飘逸,却在转与不转之间、下旋与侧旋之间变换莫测,在眼花缭乱的“海底捞月”中,会突然起板进攻,对手常常被搞得无所适从。”(中体在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