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图书馆

平谷区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新馆于2005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是区属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也是平谷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平谷区图书馆新馆以卓立的欧式风格位于平谷区府前西街一号,馆舍建筑面积为6700平方米,阅览座位500余席。馆内设有少儿借阅部、成人外借部、集体外借部、报刊阅览室、康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等13个部室;同时设有北京市少儿科普阅览分中心。该中心以“探索自然”生物科普为主题,围绕“神奇的动物王国”、“千姿百态的植物大本营”、“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三个分主题,利用门类齐全的科普图书、触手可及的科普教具以及多媒体视听软件、网络等,结合形式各异的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文献服务。

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原文化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经评估,平谷区图书馆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

2018年12月,被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基本情况

平谷区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馆藏图书74万册;年入藏新书63459册;年外借书刊28万册;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全部实施免费;自评读者满意率达到96%。

一、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

平谷区图书馆位于城区中心地段,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造型新颖,是平谷区标志性文化建筑。馆舍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馆内设少儿借阅部、成人外借部、宣传辅导部,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自习室等18个部室;拥有阅览座席606个;共有计算机137台,宽带接入30兆;投入60余万元建设无线网络和存储空间,实现读者服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存储容量36TB;使用智慧2000数字图书馆系统、清华大学同方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网络神盾等管理系统,业务已完全实现自动化管理,且运转正常;建立安全的局域网系统和独具特色的图书馆网站。整幢大楼具有建筑智能化和服务功能多的特点。

二、馆藏文献日渐丰富,形成特色

自2009年以来,每年购书经费在150万元左右,馆藏文献总量逐年递增,累计74万册(件),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综合性的藏书体系。不仅藏书量有较大增长,且文献资源布局日趋合理,提高了藏书质量的同时,突出了馆藏特色。

(一)“冰心奖”特色馆藏

作为全国唯一的“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冰心奖陈列室”座落于馆内,是本馆特色馆藏。“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全面保存历届“冰心奖”的获奖图书;“冰心奖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全面展示了冰心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这一馆一室是平谷区乃至北京市一项重要文化亮点工程,是国内外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基地,它不仅丰富了我馆的馆藏,同时也提升了我区的文化品味,为平谷区注入了新的文化蕴涵。

(二)地方文献特色馆藏

平谷地方文献数据库是本馆另一特色馆藏,它全面反映我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自然状况,以及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方面内容,具有本区地方特点。截止目前,共收藏中文图书794册;视听文献87件;报纸231份;期刊243册。此外,利用馆藏相继开展“平谷区记忆”老照片展、地方文献征集等活动十余次。

三、读者服务拓展延伸,成效显著

平谷区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方针,为读者提供主动式、开放式的免费服务,积极向读者推荐新书、好书,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一)免费开放

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宣传,在本馆大厅及网站对免费服务项目进行公示;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免费开放后图书馆正常运行。

(二)普通服务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实行全年365天开馆,平均每周开馆时间为70小时;对图书、报刊文献的借阅全面实行开架管理;采用各种形式宣传书刊;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流动送书、政府信息查阅等服务。

(三)参考咨询服务

作为本地区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依托现有馆藏资源、专业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积极开展面向本区党政领导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各类专题、定题等参考咨询服务。

(四)读者活动

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教育、阅读推广活动,全年开展各类讲座、培训96场次;展览13场;阅读推广活动160次;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结合“服务宣传周”、“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等宣传日,大力宣传图书馆,将活动信息及时撰稿,向区委、首都图书馆平谷区报、京郊报、平谷电视台等部门上报。

四、加强协作协调,建设服务网络

1、积极开展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协调,全力配合首都图书馆联盟工作;推进“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开展“联合编目”工作。

2、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平谷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全区建立范围内建立多家分馆,村、社区图书室和“农家书苑”。积极组织各基层分馆和图书室开展群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众读书活动,进一步提升大众文化素质,构筑书香平谷区

六、注重数字资源建设,推进“三大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是目前三个重要的数字文化建设工程。针对“三大工程”本馆成立工作小组,由网络中心、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

近年来,本馆采用外购、自建的形式,建设近23.4TB的数字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整合,使之成为信息资源获取方便、开放式的信息检索中心。目前,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冰心数据库、馆藏古籍数据库、专题资源数据库等8个数据库;外购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拥有60万册电子图书。近年,在“三大工程”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达450余万元。此外利用资源,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等不同人群,开展资源服务。“三大工程”之间,实现硬件及软件资源的共享,共同推进,共同发展。

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平谷区图书馆各项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读者的认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全民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北京市公共图书馆送书下基层”优秀奖、区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广情况

图书馆全年完成63465册新书采购加工整理工作,采购视听文献658件,电子图书2.5GB,征集地方文献44种,57册,订阅报刊611种共630份,加工、整理冰心奖图书近5578册,注销、剔旧图书共计12822册。全年共接待读者约15万人次;外借图书20万册次;各基层分馆接待读者27万人次,外借图书54万册次;开展送书下基层百余次;举办读者活动近200场次;举办展览12次,开展各类讲座、培训70余场次。

(一)红领巾读书活动

以“我爱美丽的北京”为主题,先后开展青少年原创科普剧比赛、“传承中华美德 共圆中国梦想”讲故事比赛、“美丽北京我的家”摄影比赛、“我的藏书票”设计比赛、第十四届小状元评比活动。

(二)第三届北京阅读季活动。通过“百姓读书大讲堂”、“书香家庭”评选、“悦·读”读书风景摄影展、“十大读书人物”评选、“中国梦 我的梦”读书益民杯全民诵读比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众读书活动。

(四)“科普阅读 开启智慧人生”2013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

(五)“我的阅读 我做主”阳光少年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开展摄影、征文比赛活动,荣获优秀组织奖。

(六)利用节假日开展多项活动

推广计划

1、优化阵地读者服务工作

计划申请资金对馆内办证大厅、书库、阅览区域、多媒体服务区进行装修改造,实现开放式服务功能,方便读者借阅。

2、全面推广全民阅读

以“千场讲座”、“送书下基层”、“网上阅览”、“红领巾读书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第四届北京阅读季”为主线,开展“同享悦读时,共筑幸福梦”第六届平谷区大众读书工程,全面实施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全年举办各类讲座、培训不少于70场次;举办各类展览不少于12次;举办各类社会教育活动不少于40次,参与活动人次不少于5万。

3、延伸基层图书馆(室)建设

4、完善图书馆网站建设与管理

5、加强参考咨询工作

开展对信息资源的介绍、查找、评价、选择与提供、网上定题服务、网络导航以及包括提供个性化需求等多种深层次服务工作;根据读者需求,开发与利用馆内资源编制二、三次文献。

6、提高共享工程服务力度

(1)在全区开展“共享工程示范服务标兵”评比活动。(2)继续强化共享工程平谷区支中心的工作职能,加强培训和上门服务指导,全年组织基层服务点全员业务培训不少于3次;利用专题数字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服务。

7、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1)数字阅读设备

计划购进学习本40台,电子书借阅机5台。

(2)网络设备改造

采购相关设备,完成网络设备改造。

(3)完成图书馆业务系统更新,引进RFID智能自助借还系统。